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辛弃疾的《贺新郎》(绿树听鹈鴂)第十一条曾经提到过,老王在这里说辛弃疾对意境的理解臻于神妙,那就来看看这首“章法绝妙”、“语语有境界”的佳作吧。
贺新郎 辛弃疾
(送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稼轩之词,多现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悲歌击于长空,震人心魂。这是他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鹈鴂鸣于绿树,闻之本已让人心生悲戚。奈何鹧鸪声刚停,杜鹃凄切之声又起。杜鹃声若“不如归去”,归去何方,诚然未明,徒增萧索落拓之意。“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鸟啼声凄婉,让芳菲落尽,春归无处。此句化用《离骚》“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之意。“算未抵、人间离别。”即便鸟啼声如此,也比不上人间离别之苦恨绵长。“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马上琵琶关塞黑,用王昭君出塞之典;长门翠辇辞金阙,用陈后被黜于长门宫辞别汉武帝刘彻之事。“看燕燕,送归妾。”《诗·邶风·燕燕》载卫庄姜送戴妫归陈事。据汉郑玄解说,此诗是卫庄公夫人庄姜送庄公妾戴妫归陈时所作。庄姜无子,把戴妫的儿子视如己出。庄公死后,戴妫儿子为卫君州吁所杀,庄姜迫不得已把戴妫送回娘家陈国。上阙末尾这两句进一步以史事说明“人间离别”之悲。乍看似写离别之悲,细究之,昭君、陈后、戴妫均是或遭嫉妒,或受排挤,此处其实是词人以美人暗喻自己。明写离别,实为伤己。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诗人心绪难平,此意直承上阙末两句而来。将军,指汉将军李陵。他身经百战,功名赫赫。后来为保全部将投降匈奴,却让皇帝震怒,身败名裂。后来同苏武长别时仍不忘故国。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无尽悲戚感慨。“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燕国荆轲易水别太子丹西去刺秦,别时悲歌未尽,远远闻于萧萧西风之中。下阕前四句引壮士之悲,写自己虽则备受排挤,却仍有一颗不忘报国的拳拳之心。“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诗人思绪从对历史和自己遭遇的思索中回来。如果鸟儿们也能明白如此之多的苦恨悲愁,应当不啼清泪而啼血吧?此句亦引杜鹃啼血之典。此悲因鸟啼而起,此处亦以鸟啼做结,既呼应开头,又使悲意更进一层。“谁共我,醉明月。”最末一句将此愁进一步升华。此时才让人恍然明白送别之意。十二弟远行,此后悲吟还有谁听取?今夜与我共醉的,是那耳中鸟啼,还是心中往事,抑或是眼中那一轮明月呢?明月如美玉无人识得,孤悬于浩浩天地。也许只有明月才是诗人的知己和寄托,才能慰籍诗人心中那难以抹去的伤痕吧。此句读来有若灵魂在高处,孤独远行而不知何归。
词中鹈鴂声、鹧鸪声、杜鹃声,声声如泣血,马上琵琶悲切声远,兼有西风呜咽,悲歌彻于天际,声声相接,撼人心魄;绿树寒碧之色,关塞黑影、宫阙金辉,衣冠胜雪白,杜鹃泣血赤,种种惊心之色,纷至沓来,让人如眼见其悲。这既是前面所说的“多现炫目之色,发聩之声,以辅拔峭之言,慷慨之气”。真是字字有悲意,兼之境界高远,情致深沉,是为“语语有境界”。而词似不刻意安排而章法自成,意蕴流转,承接呼应,错落有致,是为“章法绝妙”。这是稼轩性情所致,不是能学得来的。所以老王才说:“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