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②。益动而巽③。
①示之以动:动,行动,动作,这里是指军事行动。全句意为:把佯攻的行动故意显示在敌人面前。
②利其静而有主:静,平静;主,主张。全句意为: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定的时机。
③益动而巽:益和巽,都是《易经》的卦名。《易经·益·彖》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是说益卦下卦为震、为动,上卦为巽、为风、为顺。意思是说,行动合理、顺理,就会天天顺利,无有止境。又解:益,收益;巽,为动、为前进。联系本计,意为:表面上,努力使行动合乎常情;暗地里,主动迂回进攻敌人,必能有所收益。
【译文】
故意采取佯攻行动,利用敌人已决定固守的时机,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战例】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当中,魏国地大人多,力量最强。公元263年,那时司马懿已经死了,由他的儿子司马昭执政。司马昭派出三路人马,准备一举灭亡蜀国。他派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三万军队,派钟会带领十万军队,分路出发。
这时候,邓艾领兵打过多年仗,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了。
魏军声势浩大,不久就占领了蜀国好多地方。邓艾一直打到阴平(现在甘肃文县西北)。蜀军统帅姜维,赶快带领人马,守住形势险要的剑阁,抵挡钟会的大军。
这时,钟会已经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三路军队变成了两路,钟会的兵力更加强大了。
钟会兵力虽强,但姜维把剑阁守得牢牢的,一时攻不进去。军粮供应越来越困难。钟会正想退兵,邓艾从阴平赶到了钟会的大营。
钟会的手下有十万人马,邓艾只有三万。钟会自恃兵多,骄傲自大,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对钟会说:“蜀军连吃败仗,我们应该乘胜前进才是。怎么要退兵啊?”
“剑阁被姜维拦住,我们怎么前进得了呢?”
“我想了一个办法。”邓艾建议说,“阴平到蜀国的都城成都,有一条小路。我领兵从小路打进去。姜维要是把守卫剑阁的军队调过去抵挡,你率领大军,就好乘势前进。如果姜维不调兵救应,我就可以一直进逼成都,一举消灭蜀国。”
“那好,”钟会爱理不理地说,“那就请邓将军去完成这个任务吧!”
邓艾一走,钟会嘿嘿冷笑几声,对部下将领们说:“邓艾认为自己很聪明,其实他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怎么行不通呢?”将领们问。
“阴平那一带,全是高山峻岭。当年汉武帝征服西南的时候,曾经在那里凿了一条小路,但三四百年来没人走了。邓艾要冒险经过那里,如果蜀军把他的归路一截断,他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非全军覆没不可。我们等着瞧吧!”
邓艾一回到阴平大营,就把将土们召集起来。他对大家说:“现在姜维率领的蜀兵都集中在剑阁。我准备从小路偷袭蜀国的后方,一直打到成都去。但这条路十分难走,没有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是不行的。大家的意见怎样?”
“我们愿意听从邓将军的命令,万死不辞!”大伙儿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邓艾看到将士们很齐心,心里十分兴奋。他先叫自己的儿子邓忠,带领五千精兵,每人拿了斧头、凿子,走在最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自己则统率大军,准备了干粮、绳索,紧跟在后面。
为了保证跟后方取得联系,军队每走一百里路,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军队在毫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中,艰难地前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但是大家还是顽强地向前走着。
走呀,走呀,花了二十多天,走了七百多里,扎下了七座营寨,路上没有碰到一个人。每座营寨都留人把守,邓艾身边只有两千多人了。
蜀军根本没有料想到,魏军会越过这一带没有道路的山地,因此魏军一点也没有受到阻挡。
一天,邓忠急匆匆地跑来,对邓艾说:“前面碰到一座悬崖。很难越过去,怎么办?”
邓艾带将领们过去一看,崖下深不见底。大家禁不住抽一口冷气。有的说:“哎呀!这地方怎么过得去?看来我们白费力气,只好掉头回去了!”
“不行!”邓艾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已经走了七百里。一过这个地方,前面就是江油城,那里都是平地了,成功不成功,就靠在这个紧要关头,能不能坚持!就是刀山也要上,火海也要跳!”
说完,邓艾眉头一皱,想了一个办法。他命令大家先把武器和身边的东西从悬崖上扔下去。他自己拿了一条毡毯,把身子一裹,高叫:“大家准备好,跟着我滚下去!”
邓艾咬紧牙根,带头滚下了悬崖。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都鼓足了勇气。有的学邓艾的样子,也用毡毯裹住身体,滚下了悬崖;有的用绳子缚住崖边小树,小心翼翼地往下滑……
两千多人总算都从悬崖上下来了,找到了丢在悬崖下面的武器。
将士们的衣服被剐破了,有的满身是鲜血;有的跌伤了筋骨,走路一瘸一拐地。大家的样子虽然狼狈,但心里却都热乎乎的。因为将士们已经胜利地克服了面前的困难。
邓艾带领两千多将士,直扑江油城。
蜀国驻守江油城的将军,名叫马邈。他一直提防着在大路方向的魏军,压根儿没料到邓艾会从背后,像天兵一样地降下来。
战鼓声把马邈从睡梦中惊醒,魏军已在身边。吓得他晕头转向,只好竖起白旗向邓艾投降了,邓艾领兵进入了江油城,将士们换了衣服,吃饱了肚子,就朝绵竹方向前进。
驻守绵竹的蜀国将军,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邓艾命令邓忠和另一个将领师纂,去进攻绵竹。
魏军人数太少,两下一接触,就吃了个败仗。邓忠和师纂带领败兵回到大营,邓艾厉声说:“我们现在深入敌后,一后退,便没有活路。你们给我再去攻打,打不赢,先砍了你们的脑袋!”
邓忠和师纂这回下了决心,前去拼死命地猛打猛冲。从中午一直战斗到天黑,打死打伤蜀兵一大半。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在战场上战死了。魏军胜利地占领了绵竹。
蜀国的皇帝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人。他一听说诸葛瞻战死,邓艾率领魏军已经迫近成都,要调回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慌得他六神无主,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得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找不出好的对策来,只好投降。
刘禅通知蜀军不要继续抵抗,亲自带了亲属和文武大臣,出来迎接邓艾。他自己反绑着两只手,还叫人扛着一口棺材,来到了邓艾的大营。
邓艾给刘禅松了绑,叫人把棺材烧了,接受了刘禅的投降。
蜀国灭亡了。这时候,钟会率领的十三万大军,还远在剑阁前线哩!
灭亡了蜀国,这就为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邓艾英勇善战,不畏艰险,为统一全国作出贡献,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将。
曹操亲自统率士军,跟刘备争夺陕西南部的汉中。
曹操手下的大将张郃,领了三万精兵,到达汉中与四川交界的地方,在形势险要的山头,扎下三座寨栅。
张飞率领一万多蜀军,来跟张郃作战。
张郃一听说对方的将军是张飞,不免有点胆寒。他决定死守寨栅,不肯出来交战。
张飞天天叫士兵前去挑战,张郃在山头寨栅里就是不理。
张飞叫士兵冲上山去,山上滚木头炮石,把蜀兵(刘备军队的士兵)们打得鼻青脸肿。
两军相持了五十多天。总不能这样永远拖下去呀!
一天,魏军(曹操军队)的探子上山对张郃说:“这几天,张飞天天在大营里喝酒哩!”
张郃爬上山顶,远远一望,可不是,只见蜀军大开营门,里面摆满了酒坛。张飞酒喝得正起劲,还叫两个士兵在面前摔跤助兴呢!
张郃心里想:张飞把我看得太没用了。他喝酒喝得这么个模样儿,看来不会有什么防备吧!
当天夜里,张郃命令三个寨的人马一齐出动,他自己率领大寨精兵,下山一直冲进张飞的大营。
大营里灯火通明。只见张飞端端正正地坐在营帐正中,一动也不动。
张郃以为张飞已经喝醉了,大叫一声,纵马朝张飞狠狠地一枪刺去。
“扑”的一声,张飞应声而倒。张郃定睛一看,哟,哪里是什么张飞,原来是一稻草扎的草人!
张郃大叫上当,急忙勒马出营。只听得营后响起了一阵炮声,当先一员大将,手挺长矛,朝张郃迎面刺来。这才是真的张飞呐!慌得张郃急忙转身而逃。
张郃一心盼望其他两寨人马快来救应,但左盼右盼,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原来那两支人马,早已被张飞派兵拦住了。
张郃越发心慌,正想引军退回大寨。抬头一看,只见山上火光冲天,三座营寨已经全被蜀兵占领了。
张郃吓得魂不附体,只好丢了马匹,抛了盔甲,带领十多个随从,从山间小路狼狈地逃走了。
大家都说张飞不仅勇猛,而且有计谋,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军。
江朝宗1864年生于安徽旌德,家境贫,靠投机钻营先后担任过陕西汉中总兵,北京步军衙门统领、京津警备司令、北洋国务总理。
江朝宗少年时代就在一个典当铺中当学徒,后逐步熬到“写票”、“站柜”。
为了发达,江朝宗离开典当铺,投奔台湾巡抚刘传铭。刘传铭看他机灵聪明,写一笔好楷书,就留他在签押房当了一名书办——衙门里缮写文书的职员。
江朝宗胆大妄为,有一次将一宗要案秘事透露给淡水知县,得银500两,事泄后被押入死牢。
刘传铭本欲杀他,他跪地苦苦哀求,刘念同乡之谊,又加上朝廷加封刘为太子少保衔,刘一时高兴,免了他的死罪,让他滚蛋。
江朝宗回到大陆,流落天津,以写信写状纸为生。在此恰遇本家长辈,他谎说自己在台湾当了刘传铭的书办,但不服水土,辞职回乡,路遇海盗,被抢劫一空,就流落到了天津。
这位本家长辈,将江朝宗推荐给直隶河道绿营参将高孝承,仍为书办。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江朝宗十分老实勤恳,赢得了高参将的赞扬。高参将有一爱女,高不成,低不就,看江朝宗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非要嫁他。高参将只得将女儿嫁给江朝宗。
江朝宗成了高参将的乘龙快婿,十分得意,高参将又为他捐保一个过班知县,加授五品衔。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那年,高参将暴病身亡,所有家产,尽为江朝宗所得。
江朝宗掌握了钱财,决定用这些钱财为自己打开升官发财之路。
恰逢慈禧死去,载沣摄政。载沣罢了袁世凯的官职,改任铁良为军机大臣、陆军部尚书。
铁良走马上任,但六镇新军不买铁良的账,时有越轨之举。铁良就设立了一个迈畿督练公所,以控制新军。
江朝宗看时机已到,就带了厚礼,面见铁良,二人臭味相投,经江朝宗一阵吹捧赞扬,铁良已飘飘然,这时江朝宗趁机献策说:“六镇新军不听约束,不如将六镇分离,在京设稽查处,专司弹压新军中有越轨行为的官兵。袁氏此时尚无力与朝廷抗衡,此计宜及早实行。”
铁良对江朝宗十分赏识,即下令设稽查处,委派江朝宗为督练公所总参议兼稽查处督办。
江朝宗由此得志,他每日坐八抬大轿,率领兵士,前呼后拥,沿街巡查。
袁世凯东山再起,清朝灭亡,民国兴起,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任内务总长兼内阁总理。
赵秉钧是文官,那些武官因为袁打天下立下战功,根本不把赵放在眼里,赵为此十分苦恼。
江朝宗对赵秉钧的心理把握很准,就面见赵秉钧,晋献良策。他说:“王士珍、段祺瑞、曹馄一帮武人,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根本不把我们文职官员看在眼里,这件事如听任其发展下去,对袁公,对您老都是一大隐忧,不如早加控制。”
此话正中赵秉钧下怀,赵秉钧见有人自告奋勇出来管事,十分高兴,就报告袁世凯,委任江朝宗为步军统领衙门的参谋。袁此时已夺得大权,正是要卸磨杀驴的时候,对难以控制的武人正无办法,就批准了这个委任。
江朝宗出任步军统领衙门的参谋,但他仗着袁世凯、赵秉钧撑腰,在衙门内盛气凌人,指手划脚,使步军统领乌珍十分苦恼,不久就患精神分裂症,一命呜呼。
江朝宗轻而易举地升任步军统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黎、段二人水火不容,在对德宣战问题上二人发生正面冲突,段被黎免职,但无人敢任国务总理,黎十分苦恼。这时候,江朝宗又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他说:“当此难关,大家没有一个人出头帮大总统的忙。戏总是要有人唱的,朝宗不才,愿为大总统分忧解愁。”
黎元洪十分欣慰,当即任命江朝宗为内阁总理。
这就是推车的意思,在黎元洪无法收拾局面时,帮他一把。但这次推车,车未推上去,江朝宗自己也陷入了泥坑,由于张勋复辟,黎元洪丢了大总统,江朝宗也成了平民百姓。
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又丢了,好不晦气,江朝宗不灰心,决定再押宝一次。
当时北京有个“悟善社”,主持是钱能训。钱清末曾任陕西巡抚,江朝宗那时任汉中总兵,二人有过上下级关系。
江朝宗决定把宝押在钱能训身上。
为什么要把宝押在钱能训身上呢?因为江朝宗暗自为钱能训占了一卜,吉语颇多,有“晚霞生辉”之句。
于是,江朝宗马上加入“悟善社”,对钱能训毕恭毕敬,百般逢迎。
1918年10月,徐世昌出任总统,徐请钱能训组阁,钱东山再起,果真,晚霞生辉,江朝宗的宝押中了。
钱能训一上台,就委任江朝宗赴包头促办鼠疫事。此官不大,但油水大,江朝宗谎报灾情,私吞巨额救灾款。
由于舆论的谴责,江朝宗只得再次离开政界,当了北京安徽会馆的馆长。
江朝宗从一个站柜台的学徒,达到显赫的地位,一度出任国务总理,不能不说其拍马逢迎的功夫到家。
1547年伊凡四世(雷帝)加冕为俄国第一代沙皇,随即采取先东后西的战略,以征服金帐汗国的后继人,打通进入波罗的海之路,同时兼并马拉尔和西伯利亚,把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变为多民族的国家。
与俄国东部接壤的喀山汗国是由原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一个比较强大的汗国,一度与奥斯曼土耳其、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和诺盖帐汗国结盟,共同与俄国抗衡。俄国与喀山汗国之间的边境事件经常发生。俄国南面的克里木汗国,也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同样在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支持下,长期与俄国处于敌对状态。这在客观上就对俄国构成了东、南两边夹击的态势,同时牵制、分散了俄国的兵力,进而成为俄国实现其向西打通进入波罗的海之路这一重要国策的后顾之忧。
俄国从15世纪末期即已致力于兼并喀山。16世纪初进一步加快了兼并的步伐。为此,伊凡三世在边境地区除构筑砦边界、修复旧要塞之外,还于1523年为对付喀山汗国修建了瓦西里苏尔斯克等新的要塞。伊凡四世当权之后,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腹背受敌的战略困境,遂下令俄军远征喀山。但是,由于喀山汗国的喀山城位于陡峭的高山之上,周围有河流、湖泊,城边还有坚固的护城木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内守军6.5万余人,大多勇敢剽悍。因此,使得俄军在1547~1548年和1549~1550年的喀山远征,均以失败而告终。
俄军喀山远征连年受挫,并未动摇伊凡四世的决心和信心。他首先认真总结了前两次远征的经验和教训,找到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突破喀山城墙的有效手段,同时前两次攻城均在冬春两季进行,天寒地冻,不利于实施围攻作战的工程作业,也不利于在喀山附近隐蔽集结攻城的火炮。因此,伊凡四世在1551年加紧了再次远征喀山的各项准备工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使诺盖帐汗国脱离反俄同盟,以削弱喀山汗国之外,在军事上则进一步调整远征军的结构以增大攻城炮兵的比重,着重改善和加强攻城作战的技术装备,并在俄罗斯人通往喀山的道路上增建了斯维雅什斯克要塞。远征发起之前,伊凡四世专门召集其亲密顾问和助手如阿达舍夫、勤务(炮兵)将军莫罗佐夫、工程师威罗德科夫等当时俄军最出色的将领和工程技术人员,反复修订远征作战的实施计划。其要点是:为加强作战指挥,由伊凡四世亲率大军远征喀山;远征时机由原来的冬春时节改为夏季;远征开始时,在莫斯科以南的科洛姆纳和卡西拉地区集结兵力,以便击退克里木汗国可能从南面发起的突然袭击。
为了胜利攻克喀山这一相当坚固的城堡,伊凡四世决定秘密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爆破。为此,俄军预先准备了大量的火药桶,并根据著名工程师伊凡·威罗德科夫设计的方案,制造了50个高达13米的攻城活动炮塔。
1552年初,沙皇军队远征准备就绪,恰逢此时的喀山汗国国内争权夺利、政局混乱,伊凡四世遂于6月16日亲率远征军从集结地域出发。8月23日,沙皇远征军15万人,150门火炮对喀山达成了包围的态势。当时,喀山汗亚季加尔(亦称叶季格尔)的军队约有6.5万人,100门火炮。亚季加尔企图在亚潘恰的野战部队3万余人和同盟军马里人的支援下,依托坚固的城防设施,坚决抗击沙皇军队的攻击。交战伊始,喀山守城部队就以规模为1.5万人的兵力向攻击之敌主动实施反击,同时以其同盟军马里人从后方对沙皇军队进行袭击,加上城防工事十分坚固,致使拥有绝对优势的沙皇俄军无法突破,到了攻城发起后的一个多月,喀山城仍是岿然不动,城内军民坚决拒绝沙皇的劝降和放弃喀山城。
然而,喀山军民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很快就要在喀山降临了。因为,喀山军民从8月23日就已清楚地看到:沙皇俄军在城边架设重型火炮,猛烈袭击城墙;在城正面挖掘战壕,以伏兵置于壕内,利用各种武器向城中开火并不时发起冲击;在高高的活动炮塔上,沙皇军队的火炮居高临下,轰击城内的街区及其军民。所有这一切,虽然对喀山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但却并不足以瓦解喀山的防御。但是,喀山军民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这种情景正是伊凡四世设置的一个陷阱:就在地面兵力、火力猛烈攻城的同时,“地下”的沙皇军队正在炮火掩护之下,一面用连绵不断的堑壕、板墙和装满土的筐篮将喀山团团围住;一面夜以继日地在喀山城墙之下开掘深洞。而喀山军民又把掘洞出现的新土“合乎逻辑”地当成了挖掘战壕的结果。沙皇军队在挖好的深洞之中,填满了大量的火药桶,只等一声令下,喀山城墙就将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1552年10月2日拂晓,已是胜券在握的伊凡四世先是对喀山守城军民进行劝降,遭到拒绝之后,即下令实施爆破。突然之间,连续不断的巨响震撼了喀山城。一阵地动山摇之后,喀山城的城门、城墙和供水系统被严重摧毁了。攻城俄军从城墙四周的7个缺口同时突入。临近中午,伊凡四世控制的预备队沙皇团投入战斗。城内守军英勇奋战,直至全部阵亡,喀山汗也成了俘虏。
前苏军曾经认为,伊凡四世围攻喀山是俄军首次进行大规模地雷战的尝试。更确切地说,这是一次地雷战与地道战相结合的典型战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地雷战与地道战的结合,又是在枪炮火力和兵力冲击的掩护之下得以实现的。这就使得这种结合具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在通常情况下,一“明”一“暗’,实际上是一假一真,一虚一实,“明”、“假”、“虚”完全(或者说主要)是为了掩盖和服务于“暗”、“真”、“实”。
1944年6月5日晚,盟军取名为“尼普顿”的登陆行动开始了。这是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所导演的一出以假乱真的“登陆”戏。在加莱·康坦丁半岛方向上,成千艘装着角反射器的模拟舰艇,拖着涂铝的气球迅速驶来,向着加莱·康坦丁编队而行。模拟舰艇的上空,几十架飞机投撒了大量箔片,这些箔片在两三千米的高空徐徐飘浮,久久不散。这一切,显示在德军雷达荧光屏上,即是大批飞机和舰队,正铺天盖地向加莱一带海岸接近。电离层中到处是盟军地面人员在和飞行机组之间的无线电联络信号,谈论着某项大规模战役的行动情况。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盟军将在加莱半岛登陆。
但是这一切都不过是一种欺骗,是瞒天过海、暗渡陈仓的现代翻版。令人叫绝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居然相信是真的,大量的德国海军舰船向着加莱驶去。与此同时,盟军的真正登陆地点诺曼底方向,5000多艘舰船在数十架电子干扰飞机的掩护下,正朝着既定的登陆海滩开进。
6月6日早晨6点30分,盟军第一支海运部队——美军第四步兵师几乎未遭阻击就在犹他海滩登了陆。三个半小时后,该师仍未遇到德军密集的炮火,也未遇到德军任何反击行动。水陆两栖坦克和大炮安然到达岸上。尽管其他几个登陆点进展并不顺利,但经过激烈的抗争,是日晚终于掌握了全部的海滩区。沙滩上的部队,已经超过了50万,但滑稽的是,希特勒仍然相信,诺曼底的战斗不过是敌人的牵制行动。可是就在奥马哈海滩区激战时,德军冯·伦斯德元帅就曾决定,不管诺曼底是否佯攻,都必须坚决击退。他本来有两个装甲师很快就可以机动过来,但当他准备下命令时,想起希特勒保留了对这两个师的调遣权,而此时元首正在酣睡,他的参谋们拒绝惊动他。当他从睡梦中醒过来,又上了美国假情报的当,坚信巴顿集团军将会在加莱半岛登陆,于是仍然保留着这支部队,以对付所谓更大规模的“加莱登陆”。艾森豪威尔以成功的隐真示假、暗渡陈仓计,终于酿就了希特勒的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