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 文明
- 本书的作者是小说家,他知道现实从来不会单纯,不但沉沦中有伟大,惨剧中还有喜剧。辛酸的讽喻,激昂的抗议,沉痛的呼号,都按捺不了幽默的微笑。人的愚蠢、怪僻、虚荣,以及偶然的捉弄,一经他尖刻辛辣的讽刺,在那些惨淡的岁月与悲壮的景色中间,宛如群鬼的舞蹈。
〔法〕杜哈曼7.9万字
- 清史演义
- 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满清入关后,成为继蒙古人之后的第二个外来政权,中历所谓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国版图大致确定。当西方世界因工业革命下而瞬息万变之时,而处于停滞状态的清帝国终究未能逃避现实。帝国疆域中,百姓们因着种种原因,不断对着帝国挑起战争的开端,而帝国外缘则遭受西方世界不时的觊觎。一场不名誉的鸦片战争,将中国史拉到近代史范畴之中。接着的半个世纪,清帝国处于内忧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鸦片战争而太平天国,加以捻、回之变乱,元气丧失殆尽,后虽有洋务、维新等变法改革实行,却因守旧派势力的阻挠而告终。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导致八国联军的入侵,庚子赔款后清帝国己无力再振。武昌一役,不仅结束了清帝国的国脉,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
蔡东藩59.4万字
- 秦氏三兄弟
- 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以戊戍维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解放前夕四个历史时期作为剧情背景,人物众多。戏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写起,直写到1948年反动派“选举北京市参议院”。这出戏的第一幕第二场是写清末北京的裕泰茶馆,也就是现在所看到的《茶馆》的第一幕。据说在完成《秦氏三兄弟》初稿的时候,老舍照例与人艺的演员们进行讨论,结果裕泰茶馆一场大获赞赏,有人建议老舍不如把茶馆里的戏写下去,于是有了茶馆里的第二幕与第三幕。所不同的是,原来《秦氏三兄弟》的主人翁秦仲义,到了《茶馆》里只成为众人之一,而秦家其他两兄弟都不见了。
老舍5.4万字
- 张自忠
- 话剧写作是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939年至1943年期间,他迷上了话剧写作。5年间,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他完成了《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等9部多幕话剧的文学剧本。四幕话剧《张自忠》创作于1940年抗日烽火中,集中表现抗战将领张自忠的身先士卒、严明军纪、体察下情、深得民心,特别突出了他身上英勇无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战死疆场的精神,以此来激励抗战中的人民。
老舍6.8万字
- 水浒新传
- 本书是《水浒传》金圣叹腰斩本(70回本)的续书。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1943年由重庆建中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全书讲述梁山好汉大聚义后协助宋朝朝廷抗击金国入侵的故事。全书共六十八回。
张恨水49.8万字
- 战争与和平
- 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俄〕列夫·托尔斯泰108.6万字
- 司马法
-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司马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如突出仁义说教,把战争说成是仁慈的。又美化上古教化,认为周不如商,商不如夏,夏不如虞,以至把战争看成是“德衰”的结果等等。一方面强调以“仁”治军,宣扬“攻其国,爱其民”;另一方面又提倡将军对士卒“小罪乃杀”,军中要“政栗”、“位严”,带有明显的以法治军的烙印。
【周】姜太公1.5万字
- 吴子兵法
-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著作,《武经七书》之一,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相传为战国时著名兵学家吴起所作,战国末年即已流传。该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为后人所整理和删补,有些篇目和内容有所亡佚,现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远非全璧。《吴子》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所谓“文德”,就是“道、义、礼、仁”,并以此治理军队和民众。
【战国】吴起1.7万字
- 六韬
- 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西周】姜子牙13.5万字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地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作品写了200来件“怪现状”,勾画出一个到处充斥着“蛇鼠”、“豺虎”、“魑魅”的鬼蜮世界。在清末小说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还包括商场、洋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所以发表时标为“社会小说”。
【清】吴趼人54.9万字
- 大江东去
- 本书是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抗战三部曲之一,1940年连载于香港《国民日报》,1943年出单行本时又作了改写。小说描写一位青年军人,由于战争,妻子离他而去,家庭遭到破坏。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保卫中华门战斗及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行;给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恶作了活生生的纪录。《大江东去》可能是最早把南京屠城反映出来的文艺作品。
张恨水14.6万字
- 猫城记
- 猫人也有历史,在古代,他们也与外国打过仗,可是在五百年中,自相残杀的结果叫他们完全把打外国人的观念忘掉,而一致的对内,导致文明的退化。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猫人与矮子兵的战争,以猫城全城覆没而结束了这座私欲日益膨胀的外星文明古城。作者借猫人混乱生活和丑恶行径的描写,抨击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纷争引发的混乱。而猫人的全族毁灭,也显露了作者对民族前途的担忧,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和艺术表现的特异性,使它长期以来引起不同的评价。
老舍8.8万字
- 火葬
- 本书是一部以抗日武装斗争为主调的作品,它描写了我国军队乘敌人占领的“文城”空虚,派出便衣队偷袭城池的英烈行为,以及城内诸色人物种种不同的面目、心态和命运。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懦怎么恰好是自取灭亡。
老舍10.3万字
- 死水微澜
- 1936年出版。“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先后被改编成同名川剧、京剧,1987/2008年两次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1992年改编成电影《狂》。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作者李劼人,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
李劼人13.3万字
- 报施
- 矇眬中听得响亮的军号声,张文安便浑身一跳。眼皮重得很,睁不开,但心下有数,这热惹惹地吹个不歇的,正是紧急集合号。三年多的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了他的一种本领:半睡半醒,甚至嘴里还打着呼噜,他会穿衣服。刚穿上一半,他突然清醒了,睁开眼,纸窗上泛出鱼肚白,号声却还在耳朵里响。他呆了一会儿,便自己笑起来,低声说:“呸!做梦!”睡意是赶跑了,他靠在床上,楞着眼,暂时之间像失掉了思索的能力,又像是有无数大小不等的东西没头没脑要挤进他脑子里来,硬不由他作主;但渐渐地,这些大小不等,争先抢后的东西自伙中间长出一个头儿来了,于是张文安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他这时当真是醒了。
茅盾0.8万字
- 锻炼
- 本书是1948年茅盾先生完成的一篇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这也是茅盾先生生前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最初连载在香港的《文汇报》上面,经历过文革的洗礼后,经茅盾先生修订,于1981年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多卷小说中的第一部。小说主要描写抗战初期上海“八·一三”淞沪战争时整个社会风貌。茅盾在作品的小序里曾说,写完第一部,就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但解放了东北三省,且包围天津、北平,欲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而布置了我们在香港的民主人士经海道赴大连,大约于1948年尾我离开香港,因此不得不中断此书写作计划而只成了第一部《锻炼》。
茅盾17.2万字
- 给予者
- 芦沟桥的枪声揭起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丘东平投身到救亡活动中,他的创作也集中到反映抗战。这一阶段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斗争。首先是《给予者》(集体创作,东平执笔),这是丘东平抗战初期写的第一个长篇小说,通过一个从平民到士兵到连长的黄伯祥的经历,反映了爱国军人保家卫国强烈的民族情绪,也揭示了旧军队内部的黑暗和抗战中经受的洗炼。作者有感于某大学女教授捐款给政府,由报馆转交,以获得爱国名声,塑造的黄伯祥是一个不求索取,连亲人也奉献了的“给予者”形象。
丘东平4.4万字
- 风月梦
- 本书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世情题材或妓女题材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城市小说当然以写城市为主,写出城市特色,且是特定时代的城市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乃是体现城市小说的世俗性品格。《风月梦》的内容是对世纪扬州时代生活的记录,也是对扬州风俗文化的弘扬。扬州之风俗特色,从名物到女妓,从节令到风俗,在《风月梦》中都有反映。
【清】邗上蒙人1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