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
- 希望
- 李静文吃过了晚饭,觉得非常无聊,阴闷的秋天一般的,走了两圈天井又回到书桌前坐着。点着一支卷烟,袅袅的青烟是引他思想的:爱情,幸福,美丽,家庭,他回念了一周,于是又站起,轻轻地自说了一句:“还是密司脱刘夫妇那里去坐一趟罢,”就走着出去了。密司脱刘底妻有美丽的眼睛和头发,这是他时常记着的;眼睛不在笑的时候也迷媚的,头发却细卷地披在头后,他常对刘说:“要是我底妻有你底妻底这两样,无论她不识字,脚小,尽够抵得过了!”这时他站在他们底门外,他所谓幸福的家庭底门外。门是开着的,他却没有一直走进去,只拣了阴暗的檐下,侦探似的暗看门内刘与他妻底行动。
柔石0.3万字
- 旧时代之死
- 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是作者在艰难辗转的生活途程中创作的。初稿写成于作者从北京返回南方不久的1926年春夏,小说描写“一位落在时代的熔炉中的青年,八天内所受的‘熔解生活’的全部经过”。作者“收拾青年们所失落着的生命的遗恨,结构成这部小说”。小说反映了在动荡黑暗的大革命时代,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无勇气和决心投入群众的革命洪流,又不愿与旧社会同流合污,犹豫、徘徊,悲观、绝望,最后归于毁灭。这部作品虽存在着基调低沉,结构有些松散,叙述比较拖沓等缺点,但对于当时“站在新时代台前奋斗,或隐在旧时代幕后挣扎的朋友们”,都是有一定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它曾得到鲁迅的好评,被认为总还是“优秀之作”。
柔石12.0万字
- 还乡记
- 这篇散文可以看作是柔石对他的还乡过程中情形的真实描绘,这篇作品的基调是明朗的、几乎可以说是欢快的,它一扫《旧时代之死》中朱胜龋似的抑郁和绝望。最重要的,柔石后期作品风格的转变在这篇散文中有完整清晰的体现。文中一共十二节,描写不同的场景,采用随见随录的形式,手法基本上是写实的,视角也是客观的。文中一开始描写了官舱中富人阶级的凶狠和无聊,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穷人的苦难和辛酸。后面忽然一转,写到家乡宜人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字里行间表现出欢欣和愉悦。
柔石0.6万字
- 二月
-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中期为背景,描写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在奔波了六年后来到芙蓉镇,希望能过上一种平静安宁的生活。但因与校长妹妹陶岚相恋而冒犯了当地土豪,又因同情和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同学的遗孀文嫂而受到社会的非难。两个月后,他被迫离开了芙蓉镇。该小说生动地展现出被“五四”唤醒的一代知识青年在中国现实社会里走投无路的境况。如果不经过一场革命的洗礼,所谓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都只能是镜花水月。由于《二月》所写系作者亲历之事人公萧涧秋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柔石本人,萧涧秋与柔石姓名的谐音意思相关。
柔石6.8万字
- 三姊妹
- 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五日,由冯雪峰、戴望舒主持的上海水沫书店,出版了柔石的中篇小说《三姐妹》。小说以委婉的笔调,叙述了章先生与三姐妹的曲折的恋爱故事。章先生原来是杭州德行中学毕业班的学生,他负责动员平民女子进学生自治会创办的“夜校”读书,因而认识了美丽得象“三位天使”那样的三姐妹。他热烈地爱上了大姐莲姑,但遭到了德行中学老校长的干涉,并被开除出校。为了向老校长报复,他去北京上大学,争取毕业后回到德行中学当校长。他难舍难分地与莲姑告别,但分离一久,感情也就淡薄下去,在京学习的最后一年,竟连信也不给莲姑写一封。大学四年毕业以后,他果然得到了杭州德行中学校长的委任状,但此时莲姑已被迫嫁给了一个“黄胖的商人”。
柔石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