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

呐喊
呐喊
本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鲁迅7.9万字
二心集
二心集
锋言利语,指陈时弊;义正词严,直书黑暗现实。鲁迅经典杂文集,文字形象,妙语连珠。本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1930年到1931年所作的杂文三十七篇。包括《“好政府主义”》《“友邦惊诧”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柔石小传》《以脚报国》等,末附《现代电影与有产阶段》译文一篇。格按照鲁迅生前自选版本编选,版本权威,极具收藏价值。鲁迅自己非常满意的一本杂文集“我的文章,也许是《二心集》中比较锋利。”
鲁迅12.3万字
三闲集
三闲集
鲁迅的杂文集,编讫于1932年。集子中出现“闲”字,是因为成仿吾批评鲁迅“有闲”,并且“有闲”有三种缘由。《三闲集》收集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有过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成仿吾说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所以先生在1932年出版该集时,“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9.2万字
集外集
集外集
本书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作者生前只印行一版次。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fi 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鲁迅10.8万字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共三集,一九三四和三五年的两本,由先生自己于三五年最末的两天编好了,只差未有重看一遍和标明格式。这,或者因为那时总不大健康,所以没有能够做到。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先生自己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第一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完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它放在一起了。《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
鲁迅3.4万字
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所写的杂文三十五篇。包括《〈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我要骗人》,《写于深夜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等。 附集《文人比较学》,《半夏小集》,《死》等。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上海三闲书屋初版。鲁迅经典杂文集,文章揭露不留情面,是旧社会和旧文明的匕首和投枪,充满批判与战斗的精神,在议论中洋溢着强烈的激情,燃烧着神圣的爱憎。
鲁迅5.3万字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严格按照鲁迅生前自选版本编选,版本权威,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爱憎,针砭时弊,论证古今,鲁迅经典杂文集。文章言辞犀利地“揭露”和“攻打”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还对革命阵营内部错误倾向的批语进行“两个口号”的论争,洋溢着战斗的激情。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5年所写的杂文四十八篇,包括《隐士》《漫画而又漫画》《人生识字胡涂始》,《论“人言可畏”》《再论“文人相轻”》《名人和名言》《逃名》《几乎无事的悲剧》等。
鲁迅13.3万字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
“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将“租”与“界”的“禾”与“田”去掉,表示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二字形象地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鲁迅11.7万字
花边文学
花边文学
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4年所写的杂文六十一篇。包括《女人未必多说谎》《北人与南人》《古人并不纯厚》《读几本书》《玩具》《算账》《看书琐记》《汉字和拉丁化》《考场三丑》《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等。1936年6月由上海联华书局初版,鲁迅亲自设计封面。鲁迅常用敌人对他的称谓将计就计,予以反击。“花边文学”本来是别人攻击鲁迅的文章用的词,鲁迅就用它为集子命名并设计封面。鲁迅还在序言中写道:因为“我的常常写些短评”,便有在同一营垒里的青年战友,换掉姓名将这一名称“挂在暗箭上射给我的。
鲁迅7.9万字
准风月谈
准风月谈
《准风月谈》收鲁迅1933年6月至11月间所作杂文六十四篇。1934年12月上海联书局以“兴中书局”名义出版,次年1月再版,1936年5月改由联华局出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三版次。书名源自上世纪《自由谈》编者所发一则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骚”。该书共收录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颂》,《“吃白相饭”》,《晨凉漫记》,《秋夜纪游》等。原版书如今已成珍品。距今未过百年,读来却苍桑倍感。
鲁迅10.7万字
伪自由书
伪自由书
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四十三篇,包括《观斗》,《电的利弊》,《赌咒》,《从讽刺到幽默》,《推背图》,《中国人的生命圈》,《大观园的人才》,《言论自由的界限》,《天上地下》等。是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以杂文为武器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批判的战斗记录;它透过个别事件揭示的客观规律,它剖析具体事物的精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它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武器。
鲁迅8.9万字
南腔北调集
南腔北调集
本书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7年1929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当时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击鲁迅: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对此,鲁迅迎头反击道:“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表明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鄙薄无聊文人的立场。信手拈来的这个集名,诙谐幽默之中,寄托了对敌人的鄙视,表示了不妥协的态度。所以先生将1934年3月出版的这个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是一种自嘲,更是对美子的嘲讽。
鲁迅10.9万字
华盖集
华盖集
作者自编文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华盖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25年间所写的杂文三十一篇,包括《咬文嚼字》,《青年必读书》,《论辩的魂灵》,《夏三虫》,《忽然想到》,《我观北大》,《碎话》等。《华盖集》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作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就毫无忌惮加以批评……”《华盖集》语言凝炼精悍,勾画典型形象,讽刺深刻而精辟。
鲁迅9.7万字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
鲁迅杂文经典,收鲁迅1926年所作杂文三十二篇,其中前二十六篇作于北京,后六篇作于厦门。另有1927年所作《海上通信》一篇,收录著名作品《记念刘和珍君》。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印行六版次。《华盖集续编》继续着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的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华盖集续编》语言凝炼,见解精辟,讽刺深刻。
鲁迅10.2万字
阿Q正传
阿Q正传
本书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
鲁迅2.5万字
野草
野草
本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2.6万字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5.5万字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本书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处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鲁迅7.7万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顶部